Java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25年了,但是它在“天下第一”编程语言中依然独领风骚。只不过它的统治地位不能动摇,反而是危机四伏。在云计算时代,Java技术体系的许多假设受到了挑战,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种可以预见的、足以威胁动摇其根基的潜在可能性。
访问修饰符
在Java中提供了四种访问权限,使用不同的访问权限时,被修饰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访问权限,以下表来说明不同权限的访问能力:
public |
protected |
default |
private |
|
同一类中 |
√ |
√ |
√ |
√ |
同一包中(子类与无关类) |
√ |
√ |
√ |
|
不同包的子类 |
√ |
√ |
||
不同包中的无关类 |
√ |
公有访问修饰符-public
被声明为public的类、方法、构造方法和接口能够被任何其他类访问。
如果几个相互访问的public类分布在不同的包中,则需要导入相应public类所在的包。由于类的继承性,类所有的公有方法和变量都能被其子类继承。
以下函数使用了公有访问控制: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uments) {
// ...
}
Java程序的main()方法必须设置成公有的,否则,Java解释器将不能运行该类。
受保护的访问修饰符-protected
protected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1、子类与父类在同一包中:被声明为protected的变量、方法和构造器能被同一个包中的任何其他类访问;
2、子类与父类不在同一包中:那么在子类中,子类实例可以访问其从父类继承而来的protected方法,而不能访问父类实例的protected方法。
3、protected可以修饰数据成员,构造方法,方法成员,不能修饰类(内部类除外)。
4、接口及接口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不能声明为protected。
5、子类能访问protected修饰符声明的方法和变量,这样就能保护不相关的类使用这些方法和变量。
下面的父类使用了protected访问修饰符,子类重写了父类的Speaker()方法。
class Player {
protected boolean Speaker(Speaker sp) {
// 实现细节
}
}
class AudioPlayer extends Player {
protected boolean Speaker(Speaker sp) {
// 实现细节
}
}
如果把Speaker()方法声明为private,那么除了Player之外的类将不能访问该方法。
如果把Speaker()声明为public,那么所有的类都能够访问该方法。
如果我们只想让该方法对其所在类的子类可见,则将该方法声明为protected。
默认访问修饰符(default)-不使用任何关键字
使用默认访问修饰符声明的变量和方法,对同一个包内的类是可见的。接口里的变量都隐式声明为publicstaticfinal,而接口里的方法默认情况下访问权限为public。
变量和方法的声明可以不使用任何修饰符,示例:
String Java = "工程师笔记";
boolean Order() {
return true;
}
私有访问修饰符-private
私有访问修饰符是最严格的访问级别,被声明为private的方法、变量和构造方法只能被所属类访问,并且类和接口不能声明为private。
声明为私有访问类型的变量只能通过类中公共的getter方法被外部类访问。
Private访问修饰符的使用主要用来隐藏类的实现细节和保护类的数据。
下面的类使用了私有访问修饰符:
public class Person {
private String name;
public String getName() {
return this.name;
}
public void setName(String name) {
this.name = name;
}
}
实例中,Person类中的name变量为私有变量,所以其他类不能直接得到和设置该变量的值。为了使其他类能够操作该变量,定义了两个public方法:getName()(返回name的值)和setName(String)(设置name的值)
访问控制和继承
请注意以下方法继承的规则:
1、父类中声明为public的方法在子类中也必须为public。
2、父类中声明为protected的方法在子类中要么声明为protected,要么声明为public,不能声明为private。
3、父类中声明为private的方法,不能够被继承。
以上就是开课吧广场小编为大家整理发布的“Java基础教程-访问修饰符”一文,更多Java教程相关内容尽在开课吧广场Java教程频道。
